抚养权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管束和管理权利。通常来讲,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都是由父母一方或双方行使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离婚、家庭矛盾等,抚养权的归属可能会有争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孩子跟谁生活并不等同于谁就拥有了抚养权。在中国,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应当分别承担责任,双方应当共同维护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可能无法亲自照顾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抚养权。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协商,将抚养权委托给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等亲属或者专业机构,但是双方必须达成共识,并建立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抚养方式。
其次,在离婚或者分居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应当考虑父母双方的意愿,同时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如果孩子年龄较小,需要母亲照顾的情况下,抚养权可能会判给母亲;如果孩子生活比较稳定且父亲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情况下,则抚养权可能会判给父亲。但是,也需要注意到,孩子并不是物品,抚养权不能只看谁出钱出力多、条件好,而应当考虑哪一个父亲能够更好地提供积极的教育、保护、关爱和监督,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孩子的权益。
总之,孩子跟谁生活并没有直接决定抚养权的归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以孩子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遵循法律规定,父母双方平等承担责任,建立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抚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