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常常需要进行拆迁工作。拆迁是政府为了重大建设需要、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公共利益目的而采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在进行拆迁前,拆迁人员必须征得房主的同意,并与其达成协议。但是,若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仍有房屋不肯配合或哄闹,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拆迁双方无法达成协议,那么拆迁人员将不可避免地采取强制措施。随后,拆迁人员将收回该地块的土地,拆除地面上的建筑物,并尽可能保护周边建筑物不受影响。但是,在所有的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拆迁程序,并且合理保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这将涉及到拆迁违法问题。
其次,拆迁人员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拆迁,做好前期的通知、协商、征地、补偿工作。在进行拆迁之前,应该提前征得房主的同意,并尽可能地和房主达成协议。如果房主不同意,若没有必要,拆迁人员应该尝试通过协商等和解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在进行拆迁工作之前,拆迁人员应该尽可能权衡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拆迁时,应该尽可能保护房主与居民的合法利益,切不可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如果拆迁人员在拆迁过程中违反规定,可能会触犯法律,面临法律制裁。
总体来讲,拆迁达不成协议,房屋依旧需要被拆迁,但是拆迁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拆迁本是为了公益,拥有正当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个人的私人财产与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