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拆迁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政府迫切需要回收土地并进行规划建设。因此,政府常常采用以政府征地决定为前提条件,与被征收人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拆迁。然而,由于协议拆迁具有直接、快捷、低成本等优势,其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补偿不公、民生保障不足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暴发。
在我国法律方面,协议拆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受到法律保护。因为协议拆迁的权利主体——被征收者多为弱势群体,其对政府的合法性存在质疑和不信任,政府职能部门在征收复制中面临一系列的信息不对称、法规过程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法律程序不严格、贯彻不力,从而给协议拆迁带来了很大的诸多风险和问题,如强迫签字、过程不透明等,容易导致一些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
然而,当局近年来加强社会建设,强化了对协议拆迁的规范和监管,使其更加公平合理。同时,人们对法律维权方法的了解和普及也有所提高。律师、媒体、NGO等力量也对协议拆迁实施监督和批评,使得政府和开发企业在进行拆迁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监管和审核程序、尊重法律和合法权益、保障民生和环境,否则容易遭到公众的质疑和谴责。
综上所述,协议拆迁虽然不完全受到法律保护,但政府和社会各方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监督和规范,以使协议拆迁规范、公平而合理。因此,较之前阶段的协议拆迁,协议拆迁的法律风险相对减少,这为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