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的保障主要来自于法律和政策方面。首先,我国自2003年起颁布了《农村宅基地条例》,规定了宅基地的建设、使用、转让、征收等方面的问题,明确了农民对宅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分权等权利,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民建设宅基地。比如,针对农村宅基地建设和发展,国家制定了积极的农村建设和发展政策,向农村大力投资,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建设宅基地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降低建设成本;对建设宅基地的农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等。
再次,宅基地的保障还来自于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即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2019年,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改革。改革后,农民的宅基地不再被视为集体土地,而是被归为农户的承包土地,从而更加明确了宅基地的产权和使用权。
最后,宅基地保障还需要依靠法律手段。如果农村宅基地存在违法征收、强行拆迁、擅自占用等问题,农民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保障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政策、土地所有制改革和法律救济等方面。这些措施保障了农民的宅基地权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