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损失,还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制止和追究。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金额不限,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构成犯罪,具体划分如下:
1. 刑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公物、公文、涉案财物或者其他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 行政处罚规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使用、管理或者支配公共财产的,应当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退还、没收或者并处罚款。”
3. 审计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因违法使用公款、公物、公用车辆、公用住房等,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经济责任。”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的具体报警金额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当公款被挪用后,应当及时向有关机关进行举报和投诉,以便及时查处和制止此类违法行为。在举报过程中,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机关能够快速查明事实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当保护个人信息和安全,避免因举报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