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在职务上,非法占有或挪用公共财产,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涉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需要由检察机关进行立案查办。下面就涉嫌挪用公款罪如何立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接到举报或发现涉嫌挪用公款罪行为
首先,检察机关可以接到社会上的举报或者是监察机关的调查报告,发现某个人员涉嫌挪用公款罪行为。此时,一般检察机关会进行调查核实,明确案情,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立案。
二、开展追赃工作
如果确实存在涉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检察机关会开展追赃工作,力图追回被挪用的公共财产。因此,立案前,需要充分调查准确的金融数据、资产情况等证据,以便更好的开展追赃工作。
三、对涉嫌挪用公款罪行为人进行调查取证
一般情况下,检察机关会对涉嫌挪用公款罪行为人进行调查取证,采取讯问、调取银行账户等方式,查看资金流向等情况。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客观的调查取证,搜集足够的证据支持立案。
四、根据证据支撑,决定是否立案
最后,根据采集的证据和实际情况,检察机关会决定是否立案,如果认为拥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会对涉嫌挪用公款罪行为进行起诉。如果立案,检察机关会依照程序,展开法律程序,审查事实、认定罪名、追究责任的全过程。
总之,涉嫌挪用公款罪的立案需要依据事实真相以及足够的证据支撑。对于此类案件,检察机关会深入调查取证,核实经济数据,判断案情,最终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