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集体土地上依法取得的住房用地,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保障。由于宅基地的定位是居住用地,因此农村宅基地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制,不能买卖、抵押,也不得改变其用途。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村宅基地不得买卖、转让。因此,农村宅基地是不允许自己直接进行销售的,只能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和分配。此外,农村居民在取得宅基地后,需要签订宅基地使用权证,将土地的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建设用地红线、水源涵养地红线等范围标注在证书上,并由地方政府备案。因此,在宅基地使用年限到期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居民应该向当地村委会或乡政府提出变更或补颁宅基地使用证书的申请。
虽然宅基地不能直接卖给他人,但是农村居民可以将自己的户口迁移并转让宅基地的使用权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等待购房资格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
总之,对于农村宅基地,农村居民应当依法使用,不得违法买卖、抵押,也不得改变其用途,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因此,农村居民在使用宅基地时,应该依法依规,保护好自己的住房用地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