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是由政府为了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强制性拆迁后,对被拆迁人提供的一种过渡住房,是一项社会公益性质的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居民安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拆迁安置房也会出现一些纠纷。
第一,房屋补偿问题。在进行强制性拆迁时,政府对于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城市中心或者发展潜力大的地区,被拆迁房屋价值高、改造成本也高,而政府所提供的补偿标准可能不能满足居民的期望,可能会引发纠纷。
第二,安置房质量问题。安置房通常是政府新建的小区,由于建造标准和质量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居住环境的差异,例如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而由于被拆迁居民的社会经济情况不同,无力自行购买房子,这就造成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安置房的困境。
第三,补偿款的使用问题。在进行拆迁安置的过程中,政府通常会对被拆迁居民提供一笔补偿款,用于之后的生计和房屋再购买。但是,不少被拆迁居民在拿到补偿款后,可能就不再关心政府的安置房安排,用钱的方式也会因人而异,可能会引发纠纷。
在强制性拆迁和拆迁安置房的实施中,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做好安抚居民,提高补偿的质量,加强房屋安置的质量,确保被拆迁居民能够安心购房。同时,被拆迁居民应该保持理性,居民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尽量协调解决纠纷,相互理解合作解决相互关心的问题,减少拆迁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