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的纠纷涉及到对土地的使用权、权属归属、土地承包期限、占用范围、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争议。
第一,土地使用权问题。由于宅基地的用途限定在居住、生产经营和公益三类用途当中,因此,乡村宅基地纠纷主要涉及土地用途变更、使用年限、加盖多层房屋和违规出租等问题。
第二,权属归属问题。由于宅基地审批时的管理不严格,导致不少矛盾。比如,征地拆迁时,部分宅基地被征收,但没有及时处理权属归属问题,因此,产生了权属歧义。
第三,土地承包期限问题。很多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是建立在原有农田上的,承包期限是30年,承包期届满后,土地是否能够续期,要求用户缴纳多少续期费都是纠纷的焦点之一。
第四,占用范围问题。宅基地的实际建房情况千差万别,几乎每个村庄的宅基地之间都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差异。因此,乡村宅基地纠纷中也经常涉及到宅基地的面积和占用范围等问题。
第五,权益保护问题。由于宅基地的登记管理不规范,老人赠予孩子或是乡里乡亲交换宅基地等情况所产生的权益纷争也非常常见。
总之,乡村宅基地纠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规范管理,确保宅基地的合法权益,并且要求土地出让方、村委会、政府等长期关注登记、清理、指导等工作的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