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依法依规享有的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是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宅基地确权方面,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宅基地人死了怎么确权?
一般来说,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法律程序分为三步:
第一步,公示。公示期为30天,对本村本组宅基地界址、规划设计方案等进行公示。公示期过后,对存在异议的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步,调查。对提出异议的农民和其他相关方面进行调查,以确定宅基地的界址和规划设计方案是否正确。
第三步,颁证。经过公示和调查后,如果没有任何异议,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颁发农村宅基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那么,如果农村宅基地的承包人死了,如何进行确权呢?
首先,需要找到承包人的合法继承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承包人的继承人应当在一个月内向村委会或者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继承申请。如果继承人没有按照规定申请,就可能面临宅基地被收回或者流转等风险。
其次,对继承人进行公示和调查。与一般情况下的确权程序相同,需要对继承人的身份、继承权等进行调查,以确定宅基地的承包方案是否正确。
最后,颁发宅基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如果继承人符合相关规定,通过公示和调查程序,可以颁发宅基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继承人就可以合法地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在宅基地上开展农业生产等活动。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法律程序、继承权等多方面的问题。在确权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确保农村宅基地的承包人和继承人能够享有合法权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