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单位资金的行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容易造成社会的财产损失,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公共利益。因此,挪用公款罪一般被认定为严重犯罪行为。
不过,挪用公款罪也有一定的主客观情节,认定挪用公款罪是否轻微,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挪用公款数额大小。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小,那么就不能认为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属于轻微情节。
第二,挪用公款的目的和用途。如果挪用公款是出于生活困难等私人原因所致,那么可以认为是轻微情节。如果是为了非法活动或者其他违法用途,那么应该认为是严重违法行为。
第三,挪用公款时间长短。如果挪用公款时间较短,且及时还回,那么也可以认为是轻微情节。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情节轻微并不是一定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尤其是数额大小、目的用途、时间长短等方面。如果情节确实轻微,那么可以对犯罪人予以从轻处罚。但是,对于严重的挪用公款行为,应该依法从严处置,从而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