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指离婚双方在离婚过程中通过协商达成的一份协议书,其中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探望权等方面的约定。离婚协议的签订对于双方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离婚当事人而言,这份协议是双方沟通、协商的结果,能够尽量避免离婚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缩短离婚时间,节省离婚成本。对于司法机关而言,离婚协议是离婚判决的重要依据,离婚协议一旦经过法律程序确认,则具有法律效力。那么,离婚协议怎样有法律效力呢?
1.离婚协议应当经过律师审核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离婚协议应当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协商、签订,确保离婚协议的合法、公正、公平。律师对离婚协议的审核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能够尽量避免协议违法及不公正的情况,从而使协议能够经过法律程序确认。
2.离婚协议的签订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离婚协议签订过程中,需遵守法律规定,例如要满足公证机关的要求,签署协议时应当由公证人在场,公证人亲自比对当事人身份证件以确认身份,确保签订协议完全属于自愿行为。若在签订离婚协议过程中出现欺骗、实施威胁、利用强迫等非自愿情形,签订的协议将被认定无效。
3.离婚协议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确认
离婚协议需经过当地人民法院确认后才能具有法律效力。离婚当事人应当将协议书、离婚登记申请表、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材料一并递交给当地人民法院,并接受审查程序。审查合规后,法院将确认离婚协议的有效性,并发出离婚证书,这份证书将成为离婚当事人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需经过律师审核、签订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司法机关确认才能生效。当离婚协议被确认后,双方离婚协议中的约定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如遇违约行为,对方方可依据协议向法院申诉,寻求法律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