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在我国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之一,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应予以依法严厉打击惩处,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在挪用公款罪的量刑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挪用公款数额的大小。挪用公款数额越大,罪行就越重,判决就会越重。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下,属于轻微的犯罪,最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挪用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0万元,属于一般性质罪行,最高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属于严重性质罪行,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挪用公款的行为性质。挪用公款是一种腐败行为,应该受到更为严厉的打击。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具有特别恶性,例如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等,则属于特别严重罪行。此时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在具体的审判中,对于挪用公款罪的罚款数额及拘役、有期徒刑等具体判决,将根据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情节、是否具有退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判决的合理公正。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罪的判决主要取决于挪用金额的大小和行为的性质等因素,其判决刑期可在三年至无期徒刑之间。此外,职务犯罪行为更是受到法律严格打击的对象,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