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土地管理范围内居民自用住宅用地。它是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国家发布了《农村宅基地条例》,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政策措施:
1.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是指依据法律程序,通过对宅基地的界址勘定和测量、对土地所有权人的认定和确认等方式,以便为占用和使用宅基地的农户提供法律保障。
2.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户,他们可以在宅基地上建房居住、生产和经营;宅基地收益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可以像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租赁宅基地收益权发展农村经济。
3.宅基地的出租、转让和抵押:宅基地可以出租、转让和抵押。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民租赁、抵押宅基地发展种养技术、养殖等农业生产和农村民宿等特色产业。
4.关于宅基地的建设开发:宅基地的建设开发需符合国家和地方土地规划,并遵循污染防治和文物保护要求。政府应该依据实际需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小规模、可持续性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减少农民乱建乱占。
总之,《农村宅基地条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有利于实现宅基地的权属清晰、使用规范化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