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关于抚养权的规定主要包括《婚姻法》和《民法典》。在离婚或解除非婚同居关系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抚养权的归属则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来处理。
首先,对于已婚夫妻,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往往由母亲获得。但在以下情况下,抚养权可能会被交给父亲:
1. 母亲失去抚养资格,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过失导致子女死亡等;
2. 子女经济条件较差,需要依靠父亲的帮助进行抚养;
3. 子女表达出希望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愿望,并符合子女利益的要求。
其次,对于解除非婚同居关系的情况,抚养权的归属则需要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进行处理。《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未婚父母双方未达成一致协议,关于子女父母、抚养和教育等问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因此,在解除非婚同居关系后,无法协商抚养权问题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原则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离婚或解除非婚同居关系后,一方解除关系不一定能要抚养权,而是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在处理抚养权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子女的利益,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处理,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