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会对国家财政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解决这种犯罪行为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因此应用什么法?以下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对挪用财物和非法占有财物的数额,依照犯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情节较轻的,依照犯贪污罪的规定处罚。”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挪用公款触犯了贪污罪,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贪污罪是指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侵吞、窃取、遗弃、挥霍或者故意损毁公共财物、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财物的行为。因此,挪用公款就是依据贪污罪规定而定罪处罚的犯罪行为。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外,挪用公款还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具体来说,行政方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司法方面则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规定,确定罪名并依法处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对国家的财政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在进行处理时,要根据情况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依法予以惩处。这样才能确保公款利用的安全和合法性,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