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经济犯罪。如果一个人被怀疑挪用公款,他/她可能会被拘留进行调查。那么,挪用公款被拘留后多久起诉呢?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一个人的时间不能超过37天,这段时间被称为“羁押期”。如果在羁押期内,公安机关无法取得必要的证据,或者还需要进一步调查,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羁押期。延长羁押期的时间不超过23天。
在羁押期或延长羁押期内,如果公安机关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可以将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如果在羁押期或延长羁押期内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证据,那么公安机关必须释放嫌疑人。
一旦被检察机关起诉,嫌疑人就会面临庭审。如果嫌疑人认罪并积极退赃,有可能会获得较轻的刑罚。如果嫌疑人不认罪,那么案件就必须进行庭审,由法院裁定罪名和刑期。
总之,挪用公款被拘留后能否被起诉,取决于公安机关是否能够在羁押期内或延长羁押期内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如果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则嫌疑人必须被释放。如果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那么就可以被检察机关起诉,然后进入庭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