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的住宅用地,是农村居民建房、生活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宅基地成为了重要的农村土地资源。农村宅基地确权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那么,农村宅基地确权如何继承呢?
一、法定继承人继承原则
宅基地确权继承的基本原则是法定继承人继承。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若宅基地产权人有遗嘱,继承人也可根据遗嘱继承。但需要注意的是,继承人不一定是宅基地实际使用人,只是宅基地的合法继承人。
二、宅基地确权登记公告
继承人可以通过宅基地确权登记公告继承宅基地。具体操作是继承人依法将宅基地继承事项告知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继承登记并发出公告。公告期为30天,在此期间如有异议,应及时向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提出,否则视为同意。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经过公告期后,农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对继承登记材料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发放《村庄土地使用证》或《宅基地证》,继承人即成为该宅基地的合法产权人。同时,需要办理相关的宅基地房屋建设验收手续,方可开始使用。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需要遵循法定继承人继承原则,同时经过宅基地确权登记公告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这样才能确保宅基地继承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保障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