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挪用公款,即占用公共财产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目的,那么他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挪用公款的刑期并非固定的,因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被挪用的金额、犯罪人的状况、以及个案中的其他细节。
然而,在中国,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宣判标准如下:
1. 挪用非危险物品公款5万元 (含)以下,可判处拘役、 罚款或管制;
2. 挪用非危险物品公款5万元至10万元(含)之间的,可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三年;
3. 挪用非危险物品公款1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或者挪用危险物品公款5万元及以上的,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
4. 挪用非危险物品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或者挪用危险物品公款50万元及以上的,可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
因此,如果一个人挪用了公款7万元,他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到十年不等的刑罚。由于每个案件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细节,因此行刑人员需要用判断和评估来决定这个人的刑期。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为犯罪人员适当地确定一个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