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把属于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公共团体的资金、财物或者其他财产侵占或转移为个人或者非法使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决定挪用公款罪的处罚标准包括三个因素:挪用金额、情节严重程度和挪用公款的方式和目的等。
针对挪用公款行为,在我国刑法中设立了相对应的刑罚标准,应分根据金额大小分别处以不同的刑期。根据我国当前的刑法规定,挪用公款七万元以下则属于轻微情节,最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若挪用公款数额在七万元以上,可以被认定为非法侵占罪或挪用公款罪。如果情节严重,达到犯罪标准,挪用公款罪的惩罚也会随之加重。
以2019年教育部挪用公款案为例,当年邓宏云等人在公款报销中挪用了430多万元,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可以看出,对于挪用公款行为,当涉及到较大金额且情节严重时,其惩罚标准将会相应增加。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七万元的惩罚标准是相对比较轻的,最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但若情节严重,犯罪数额较大,则刑期将会加重,甚至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因此,建议广大人民群众不能贪图私利,不要触犯法律红线,不要挪用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