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具有刑事和民事责任。从法律角度来看,挪用公款主要涉及到刑法和行政法相关规定,依据具体情况可能涉及到民事法律责任的判定。
首先,挪用公款属于刑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其授权的组织内,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较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挪用公款或者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因此,挪用公款是一种被法律明确禁止的犯罪行为,属于刑事法律范畴,违反刑法将会受到惩罚。
其次,当挪用公款给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时,也可能涉及到民事法律责任。在知晓或合理应当知晓的情况下,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被害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此外,在行政拨款中可能存在行政补助、项目经费、垫支费等款项,也可能由于挪用公款而直接损害了行政拨款的算账情况,也可能被追究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既属于刑事责任,也可能涉及到民事赔偿责任,属于多重法律责任。在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是最高的准则,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运转,也才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无论是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都应该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以达到防范于未然,杜绝类似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