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个人或家庭在自家农村土地上经批准建造住房所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可以享有永久使用权,而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甚至存在超过多年仍然要缴纳费用的情况。
农村宅基地的收费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宅基地的证书登记费用,这个费用是由土地管理部门收取的,以保证土地权利证书的合法、有效;二是宅基地的管理维护费用,包括宅基地周边道路、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以及安全保卫等费用,这个费用由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收取。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地方基层组织收取费用的依据不够明确,甚至存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宅基地不得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一经确权登记,不得因整治等原因再行收费或减免。对已收取宅基地利用补偿费作为国家扶贫政策实施的地区,补偿期内不得收取管理维护费”。
总体来说,农村宅基地不应该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一旦确权登记后,就不应该再收取额外的费用。不过,一些地区为了确保宅基地的管理维护,也需要适当收取费用。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和标准来收取,必要的费用可以合理摊派和分担,不得侵害农民合法权益,防止对农民形成额外的负担。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对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进行制止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