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签订的财产协议通常会详细规定夫妻在婚姻期间所获得的财产如何进行归属和分配等问题,这种协议即使在离婚后也可以继续有效。但是,如果该协议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背了公序良俗或明显不公平,则该协议不受法律保护。因此,财产协议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必须公平合理。
具体来说,离婚前的财产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财产归属。夫妻在婚姻期间所获得的财产,如房产、汽车、存款等,一般按照法定的夫妻财产制度进行共同所有或者个人所有。离婚前的财产协议应当明确夫妻的财产归属,并对共同所有财产的份额进行约定。
其次是财产分配。离婚前的财产协议还应当约定夫妻在离婚时如何分配财产。夫妻可以在协议中约定不同的财产分配比例,也可以约定分配方式和时间等细节问题。
最后是协议成立和效力。离婚前的财产协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必须公平合理。否则,裁判员在离婚案件中可能会视协议是否违反法律而判断协议是否有效。
总之,离婚前的财产协议可以继续有效,但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要公平合理。如果不想让夫妻财产争议成为离婚案件的焦点,夫妻应当充分协商并签订一份详细的财产协议,以确保离婚双方财产的安全和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