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指的是由征收单位与被征收人签署的协议,其中约定了双方在征收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征收方式、标准等内容。一旦签署协议,被征收人就会按照协议的规定进行拆迁。然而,签了拆迁协议并不代表立即生效,具体的效力取决于各地政策规定和实际执行情况。
首先,拆迁协议的生效需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在征收房屋时,征收单位必须向被征收人支付征收补偿款。如果征收单位在签署拆迁协议后未按时支付征收补偿款,那么拆迁协议就无法生效。此外,因为拆迁涉及到公共利益与私人权利的冲突,政府需要分别考虑各方的利益,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遵循程序要求,依法行政,方可实现拆迁协议的生效
其次,拆迁协议生效的时间也取决于各地执行政策的不同。有的地方规定,在签署拆迁协议后必须等到所有收妥必要手续后,再实施拆迁程序。有的地方则规定,只要签署协议就可以进行拆迁程序。因此,签署拆迁协议后,必须查看当地政策规定,确保生效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而不是被征收方想象中的。
最后,即使拆迁协议已经签署并生效,但被征收人仍然可以在征收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征收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违规行为,如补偿不足、未拆迁房屋中赔偿物品被丢弃、违法操作等,被征收人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诉,要求合法维权,保障自己的利益,确保拆迁协议的实际效力。
因此,签署拆迁协议固然重要,但其实际效力需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各地政策执行得当,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被征收人在过程中积极维权,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