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以教育为主,以惩戒为辅。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犯的罪行情节严重,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不仅仅涉及到道德层面,更涉及到法律层面。未成年人挪用公款就是直接侵占国家财产,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国有资产法》,国家资产属于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不得侵犯国家资产,更不能挪用国家的资金。
未成年人挪用公款行为,可能涉及到不当得利、违法行使权力、严重侵犯公共利益等行为,其犯罪性质严重,根据法律将依照相应罪行予以处理。
在实际中,对于未成年人挪用公款的处理,应当以教育为主,以法制为辅。其家长、学校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法律观,并且帮助其走出错误的行为,还要对其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让其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所造成的后果和负担。同时,要让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遵守这些规定,遵守公共秩序。
总之,未成年人挪用公款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家庭和学校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认识到错误行为的严重性,同时更要让其了解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