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与国家协议划定的土地,用于居住农户自建住房和相关生产生活设施,宅基地可以供自己、家庭、子女和父母居住。在宅基地政策出台之前,农村居民无法拥有土地,只能租赁或使用。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外迁,买卖宅基地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那么,当前农村宅基地能否买卖呢?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不得买卖、抵押、出租、转让。但在该法的规范下,为了解决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流转问题,国家出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流转和抵押贷款办法》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办法》,为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流转提供了依据。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流转和抵押贷款办法》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在使用期限内流转,宅基地所有权不得转让,但可以转让使用权,转让通过补偿方式进行;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办法》则进一步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应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意愿和法定程序,按照市场化方式确定流转价,及时将流转款支付给宅基地权能人和其他合法权益人,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农民合法权益。
综合来看,目前农村宅基地不能直接买卖,只能转让使用权,但需要经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和依法程序,同时也需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