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属于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交托管理或用于公务的资金、物资或者依法收缴的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一种职务犯罪,需要在检察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审查和定罪。
在我国法律中,对于挪用公款超过多久可以定罪,根据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刑法规定的最长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也就是说,如果案发的时间超过二十年,则无法起诉挪用公款罪。
但是,对于挪用公款的追诉时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刑诉法规定,如果经过审查,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可以证实,但是在追诉时效期间内不能起诉的,应当作出逮捕或者追诉决定,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知其应当配合侦查或者审判,不得减损其法律后果。这也就是说,即便追诉时效已过,如果犯罪嫌疑人依然受到了逮捕或者追诉决定,仍然需要承担责任。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属于犯罪行为,定罪的时间取决于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如果超过追诉时效,则无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不过,即便追诉时效已过,也不代表犯罪嫌疑人可以逍遥法外,仍然需要面对逮捕或者追诉决定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