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将国家、集体或者人民群众财产据为己有或者挪作他用的行为。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职务犯罪,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犯罪涉及的主要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1. 公职人员。公职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工作的公共服务人员,如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等。这些公职人员如果滥用职权,挪用公款,就会触犯我国的刑法。
2. 企业高管。企业高管指企业职员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由于其掌握着企业的资金,如果滥用职权,将企业的资金侵吞到自己的口袋中,就会触犯我国的刑法。
3. 金融从业人员。金融从业人员是指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由于其职业特点,可能存在挪用公款的风险,如利用内部信息或职务便利,将客户或机构存款转移到自己账户里,就属于挪用公款犯罪的范畴。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各界人士要充分认识到挪用公款的危害性,自觉遵纪守法,坚决抵制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