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成员,挪用或者私分公款的行为。该罪行为涉及到公共财务领域,具有严重性和危害性,一旦发现,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挪用公款罪的应诉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立案阶段:在发现挪用公款行为后,公安机关会接受举报或发现案情展开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认为确实存在挪用公款行为,公安机关会向检察机关提出立案申请,检察机关根据证据和调查情况决定是否立案侦查。
2.侦查阶段:检察机关在立案后,会设置领导班子和侦查人员来开展案件侦查,搜集证据,审查证人证言,并对疑犯进行询问调查,工作基础上形成侦查意见。
3.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在审查了案件材料后,若认为证据确凿,犯罪事实清楚且已达到起诉标准的话,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4.审判阶段: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受理法院会组成合议庭,听取起诉双方的陈述、辩论,查看证据,并进行法庭调查。在审理结束后,合议庭将进行评议,成员讨论,作出判决。
5.判决阶段:合议庭将在评议之后作出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判罚的决定,包括罚款、有期徒刑等。当然,被判定有罪的一方还可以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待上级法院再次审理,作出最终裁决。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罪流程是从立案开始,一步步逐渐深入,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独立,严格按照程序走。在整个流程中,必须保证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公信力、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