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保障房,但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拆迁安置房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强制征收居民住房并提供新居住房的一种补偿措施。这种新居住房的建设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然后通过租赁、销售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拆迁户提供。这意味着,拆迁安置房是由政府提供、符合规划建设的新型住宅,而不是低收入人群自行购买的廉租房。
根据《保障性住房条例》的规定,保障房是指向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无房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租赁或共有产权等方式的住房。因此,如果拆迁安置房符合权限、目标人群、面积、价格等条件,并且能够为低收入或无房居民提供住房保障,那么可以算作是一种保障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和分配涉及到政府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政策和利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房源不足、分配不公、条件不足等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而对于看似符合条件的拆迁安置房,也需要对其优越性进行进一步评估,比如与其他保障房形式的比较、在住房长效保障机制中的地位等。
综上所述,拆迁安置房算不算保障房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