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生活,农村宅基地的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宅基地指的是农民家庭住房及其附属的生产生活用地,具有稳定农村人口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宅基地的产权归属不明,这给其合法使用、流转、抵押等带来诸多困难,因此确权成为了当前政策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国家对于宅基地确权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9年,国土资源部联合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审计署等14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加大宅基地确权工作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据统计,2019年全国有超过2.2亿亩宅基地完成了确权登记,占农村宅基地总面积的近80%。
从政策和实际情况来看,未来农村宅基地还将继续推进确权工作。首先,确权能够使宅基地的产权归属明确,提高其价值,方便流转、抵押,从而为农民增加收入,增强其保障感。其次,确权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防止闲置、浪费、过度占用,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最后,确权也有助于编制并完善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和保障。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工作将继续推进,并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和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土地使用权和资源保障。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于宅基地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合法权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