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中国法律规定的居民住房的基础,其拥有权益能够保障农村居民的根本权益。但是,由于中国的宅基地制度是十分复杂的,因此,确定农村宅基地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首先,在农村宅基地的确定上,需要遵循“居民自愿、政府指导、三方核实”的原则。这意味着农村宅基地的确定需要符合居民的意愿和需要,政府需要提供相关指导和协调,同时需要对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地规划和土地是否受到限制等方面进行核实。
其次,在农村宅基地的确定中,需要遵循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的规定。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仅适用于原籍居民或有合法居住资格的人员,所以在确定农村宅基地时需要进行身份核实,并且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地规划和法规来进行审批和登记。
最后,在农村宅基地的确定中,需要遵循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程序。一般来说,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和登记需要由县级或以上的土地管理部门或农村土地集体经营组织进行,并且需要符合有关手续和程序要求。
总之,确定农村宅基地需要遵循自愿、指导、核实的原则,遵循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的规定,同时需要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程序要求。只有经过认真的审批和登记,才能保障农村居民的宅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