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协商达成的有关离婚事项的协议,包括财产分割、抚养权、探视权、赡养费等方面的协议。离婚协议一旦经双方协商并签订、公证,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判决离婚协议有效性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1. 离婚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离婚协议作为一种行为单方面的双方协议,是否合法有效是其有效性的前提。一方面,它要符合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如依照我国《婚姻法》规定处理家庭财产。另一方面,离婚协议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并有不可撤销性质的,即离婚协议所述意思与真实意思相一致。
在此基础上,离婚协议就具有了法律效力。然而,如果协议存在包含违法现象的,如隐瞒财产、欺诈、威胁等,法院可以视情节情况,对该协议进行无效宣判。同时,如离婚协议约定抚养费的数额与子女的实际需要不符合,法院也会视情况对其进行修改。
2. 法院是否对离婚协议认可
离婚协议是一种自愿协商的形式,双方要签订协议必须在双方自愿、平等、公正、完整的基础上经过协商达成。当离婚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后,法院会对其进行审核,是否真实有效,是否涉及到法律违规和公序良义的内容。
如果离婚协议被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涉及益处民事权益被侵犯的话,法院可以作出无效宣判。而一旦法院认可离婚协议,双方同意并签名后,离婚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达成法律协议的双方应该遵守合约内容。
总的来说,离婚协议在法律层面上是具有有效性的,但是聚焦实际操作,则需要满足双方愿意、公正、完整立场,并且法院审核合格的情况下,离婚协议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