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住房的土地,是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用地。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国家对农村宅基地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首先,根据《宅基地条例》规定,单个农村宅基地的用地面积不得超过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得超过上限面积的70%。同时,规定宅基地距离村道和公路应不少于3米,与邻宅的距离不少于2米。
其次,对于宅基地的分配和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由村集体或村民委员会按照户口簿上实际居住人数向居民无偿分配,而宅基地不能买卖、租赁或者抵押。
最后,还规定了宅基地的建房、维修和拆除的规则。居民在建房时应当遵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严格按照建筑质量和安全规定进行建设;维修时应当与村集体或村民委员会征得意见后进行;而拆除时,必须经过村集体或村民委员会同意,并在征得居民意见后,进行合法的拆除和移交。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分配和使用等方面,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