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违纪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对于挪用公款的员工,他们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惩处。因此,在确定员工挪用公款的刑事处罚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金额较大的情况,属于刑法所称的“贪污罪”,最高刑期是死刑,最低刑期是三年以上(不含三年)。但是,根据挪用公款的具体情况,从轻、减轻或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缓刑、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对罪犯实行逮捕和不拘留的处理。
在具体判决时,一般会考虑如下因素:
1.挪用公款的金额大小;
2.挪用公款的动机;
3.员工的改过态度;
4.对公司受到的损失程度等。
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小,员工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等情节,那么一般戍是可以从轻程序,判刑也会相应减轻,如缓刑、有期徒刑等。
但是,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是持续时间长时间,或者是蓄意隐瞒或防范措施较为严密,就会面临较为严厉的判处。比如,挪用公款50万元以上的,最高刑期是死刑,而非法拘禁、强奸、寻衅滋事等罪行,挪用的金额都在3万元以上,都可以被认定为“挪用公款罪”。
综上所述,员工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判决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但是刑期一般不低于三年以上。因此,员工机密企业资金时应该时刻牢记不要犯罪,不要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