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通常是指公职人员或企业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共财物或企业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挪用公款构成罪是指在履行公务或者职务的过程中,将本单位或者他人的财物占为己有或者用于其他用途,情节较重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这种行为的危害性非常大,对国家、人民和企业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刑事制裁也非常重要。
对于挪用公款犯罪者应该定罪量刑,根据犯罪数量、频率和情节等因素来决定刑期。一万多的公款数目在法律上属于较轻的犯罪情节,但是如果涉及到多次犯罪之后,情况就会变得严峻了。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侵占金额较大的,刑期可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罚金;情节比较严重的,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罚金,并可能同时撤职、吊销执业证书等惩罚。另外,如果挪用公款数目高达数百万或以上,且涉及到情节特别严重的,刑期可以达到2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法律操作中,还会考虑到犯罪者是否有从犯动机或是是否属于初犯等等因素。比如,如果是初犯者并且有认罪态度,可能会被减轻判决量刑。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一个事实- 挪用公款不仅是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保持对公共财产的敬畏之心、尽职尽责,这是每一个公职人员及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