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而它所涉及到的数额则是决定其罪刑轻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刑法中,挪用公款的罪刑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情节较轻的挪用公款罪、情节较重的侵占公款罪和严重情节的职务侵占罪。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其判刑就会在较严厉的罚则之内。为了解答“挪用公款还上了判多久”的问题,下面具体说说挪用公款的量刑标准和实施情况。
一、挪用公款的量刑标准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较重的可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可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若挪用的公款数额超过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就要被认定为情节较重的犯罪;如果达到人民币100万元或以上的,则是从严量刑的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
二、实施情况
虽然挪用公款在法律上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实际情况中,大多数挪用公款案件都会被判处比较严重的刑罚。在一些重大案例中,甚至可以看到挪用公款犯罪分子被判处长达2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况,同时还会受到巨额罚款的打击。
总之,挪用公款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对于犯罪分子来说,不管是数额大小都有可能被判处刑罚。因此,为了避免犯下这种罪行,公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职业道德,尽量减少遇到挪用公款的情况,否则将会付出重重代价,不仅个人前途将受到毁灭性打击,更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不可承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