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集体土地上建造住房的土地。在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历史较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差异,宅基地的产权归属比较复杂,导致这类土地的使用权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规范。因此,为了确保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产权,确权和颁证工作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确权是根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限制等问题的若干规定》中相关的程序,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权利确认,依法进行的一项官方行为。农民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保证在土地上建房并有稳定的使用权,有条件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等,确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明确产权,使其得到保障。确权可以明确农民的产权,规定权利归属,一旦产权得到法律认定,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产权纠纷。
(2)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明确产权,农民可以重新有序地规划宅基地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居住环境和交通道路,提高生活质量。
(3)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确权工程的开展,很多闲置的土地资产得到规划利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权的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宅基地属于违法盖房,这种情况下,政府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来进行拆迁,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确权并不是要拆迁,而是要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土地规划和使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