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是严重侵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行为是犯罪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的追诉时效与普通犯罪的追诉时效有所不同,其刑事追诉时效比一般刑事案件的时效长。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属于侵占罪,因此,其法律追诉时效为15年。也就是说,自公款被挪用之日起,起诉行为必须在15年内完成,逾期则无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超过一定的金额,如50万元以上,属于大额侵占罪,其追诉时效将延长至20年。
此外,除了刑事追诉,挪用公款也可以进行行政或民事责任追究。行政上,凡是违反财务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等制度的行为,都需要受到行政处分,比如罚款、降职、开除等惩罚。民事上,挪用公款可能导致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的情况发生,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挪用者进行赔偿。
总之,挪用公款的行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需要受到法律严惩。无论是在刑事、行政还是民事上,都有着明确的追诉时效,并对挪用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因此,从法律角度讲,挪用公款是不可取的行为,必须时刻谨记依法办事的原则,避免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