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在担任公职人员的岗位上,将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以个人或组织的名义进行非法占有或非法支配。如今,由于公款的神圣性,挪用公款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行为后果也随之更为严重。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的量级越大,判决也就越严厉。
按照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2万元属于轻罪。而对于这种类型的罪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刑。首先,根据挪用公款的情况,判决应该根据其涉及的金额和情节轻重来决定。通常情况下,金额相同,如果犯罪者是个体户或个人,一般来说要比公司或团体更容易被判罚。其次,涉及的情节也是被考虑的因素。如果挪用公款是因为紧急情况,如家庭成员的严重疾病病情需要用钱治疗等,那么法律也会考虑到情节的轻重程度,在判决时给予一定的情节折扣。
总的来说,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无论金额大小,都会对犯罪者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处罚和名誉上的影响。以2万元为例,犯罪者可能会受到1-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和罚款的判决。同时,平时公职工作的机会和社会信用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尽管挪用公款金额较小,但一定不能心存侥幸,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公职工作中严格遵守纪律规定,以防止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