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凡是在公职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使用属于国家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公款进行个人消费,就构成了挪用公款。挪用公款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对公共资源的侵夺和损失不同程度地阻碍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我国,挪用公款是一项被刑法严格禁止的犯罪行为。按照我国的《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构成犯罪,是指在管理、使用、代管或者保管公共财物,占有使用公共财物或者处分公共财物的行为。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量达到了1万元以上,就构成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那么,挪用公款2万元判多少年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考虑到犯罪的情节、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归还赃物的表现等因素。在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等因素的基础上,被判刑的年限大概在3年左右。如果犯罪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判处更长的刑期。在实践中,判刑的具体年限也会因为犯罪情节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不道德、损害公共利益的严重犯罪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挪用公款的行为是不能被容忍和原谅的。对于那些滥用职权的公职人员,应当给予严厉的惩罚,使之引以为戒,树立公正廉洁的行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