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用地,是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宅基地的合理断定,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涉及国家对农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宅基地量的规定是:城市户籍居民宅基地面积为不超过500平方米,农村户籍居民宅基地不得超过千分之四十五。宅基地数量和面积的断定应根据农户人口和住房需要实事求是的进行。个人宅基地的面积通常不超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的30-50%。
量宅基地的方法有哪些呢?
1.按户口
按户口可对一个农户的宅基地数量和面积进行统计。比如,一个5口之家,一家只有一张宅基地,其面积不能超过所需住房的45%,也就是说不能超过300-500平方米左右。
2.按房屋
根据农户已有的住房或未来的住房需求,建立和计算宅基地的数量和面积也是可行的。建房前可由规划师和设计师计算住房的面积和结构,进而有序的安排宅基地的面积。
3.按地域
由于不同地域的土地资源和用途不同,宅基地合理面积也有所差异。城市宅基地的面积根据市政规划部门的限制,而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政策规定划分与分配。
综合以上几种方法,最终宅基地的面积还受到宅基地规划、灌溉渠道、通道等因素的影响。在规划和划分宅基地时,还应遵循宅基地必须保证农民的独立生活、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原则,切勿因量大而不当,更要在可持续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分配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