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财产、子女抚养、赡养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的协议。婚内协议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夫妻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保障自身利益。然而,在离婚的情况下,婚内协议书的效力将受到一定限制。
首先,对于未经法院确认的婚内协议书,双方就财产的约定,只能成为离婚后财产分割的一种事实,但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有的人在协议中约定了婚姻期间所购房产属于谁,但若此房产未经过司法程序确认,夫妻离婚后,此约定无法作为法律依据。
其次,婚内协议书的有效性还受到法律、道德约束的约束。如果协议书中的内容涉及到强迫、欺诈、不公等因素,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例如,一个协议中规定离婚后夫妻共同拥有某财产,但实际上只属于其中一方所有,这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总之,婚内协议书在离婚时的有效性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协议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是否违反道德标准、是否被法院确认等。因此,夫妻在离婚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签署婚内协议书,若签署的话也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确认,以保障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