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归属是指宅基地的合法性归属问题,即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谁,这在征地拆迁、家庭矛盾等问题中都非常重要。
在中国,在土地制度改革后,土地归国有,但宅基地还是留在农村居民手中。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宅基地的归属问题并不容易确定。
根据现有政策法规,农村宅基地的归属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承包户享有宅基地所有权
如果农户是土地(包括宅基地)承包经营合同的双方之一,那么另一方就不享有宅基地的所有权,这个宅基地的归属属于承包方;如果土地的双方都是承包户,那么宅基地的所有权就分别属于两个承包户。
2.宅基地使用权属于承包户,但所有权属于村集体
如果某个农户在村集体的宅基地上建房,那么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但农户可以享有使用权,这个农户也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定转移宅基地的使用权。
3.宅基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属于村集体
在某些情况下,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属于村集体,比如集体建房或农村公益性建设等情况。
总的来说,农村宅基地的归属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因此,在购买、转让、拆迁等操作前,一定要对宅基地的归属问题作出明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