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夫妻双方面临离婚时,如何处理婚姻中的债务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离婚协议可以协商分配夫妻之间的债务。通常情况下,债务分配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照法律规定分配,二是自愿协商分配。
按照法律规定,债权人可以在离婚前或离婚后向夫妻双方追偿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借款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3条,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承担,债权人可以向每一方追偿债务。因此,如果夫妻离婚后不分配债务或债务承担方不愿履行,债权人将有权向离婚双方进行追偿。
自愿协商分配则是离婚双方协商并签署离婚协议,自行决定谁承担债务。在协商分配债务时,建议离婚双方全面了解债务情况,包括债务类型、欠款金额、还款期限,由此进行充分协商,并在离婚协议中详细说明分配结果。例如,可以规定彼此分别承担一部分债务,或由一方独自承担全部债务,并在离婚协议中注明债权人不能再向另一方追偿债务。
总的来说,离婚协议可以包括对债务的协商分配,但是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真实情况,并要具有有效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离婚协议的债务分配方案不合理或侵害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将影响离婚协议的效力。因此,在离婚前需要全面了解债务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依法签订清晰明确的离婚协议,避免债务问题对离婚带来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