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政策备受关注。下面是相关政策的具体情况:
1. 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制度,2019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制定家族农场的概念,允许农村居民通过组织农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用宅基地发展农业、养殖等产业,从而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2. 区域差异化政策:由于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资源状况不同,2019年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还提出应根据不同农村集体宅基地的状况,分类施策,推进长效管理模式。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可以考虑建设集体宅基地公共服务区,让村民更好地分享集体宅基地资源。
3. 权属保障政策:农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问题是制度改革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中央政府在2019年提出要解决集体宅基地产权争议问题,并推进乡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推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维权监管,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4. 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政策: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努力提高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宅基地环境,支持农民安装电气设施、改善供水、卫生条件等设施。同时还建议,政策要鼓励农村居民建设绿色低碳的宅基地,实现农村环境和住房的升级。
总的来说,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制度改革中需要考虑到区域差异和居民需求,加强土地权属保障以及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