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抚养权的归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牵涉到家庭财产分配等方面。在我国,抚养权的归属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的。
首先,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应由父母双方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在判断抚养权的归属时,法院首先会考虑儿童的身心健康情况、成长发展需要和实际抚养情况等因素。如果考虑孩子的最佳利益,优先考虑母亲获得抚养权,但如果母亲有过错或者认为父亲更适合抚养孩子,那么父亲也是有可能获得抚养权的。
其次,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抚养权的归属也有规定。根据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应当由有抚养能力、有责任感并且符合未成年人最佳利益的一方担负抚养义务。同时该法也规定,离婚双方父母应当共同分担抚养费用,并且父母有监护权,不得干涉对方与孩子的交往。
最后,从实际情况看,在具体的案例中,抚养权的归属往往取决于离婚双方父母的意见以及法院的判断。但无论如何,法院在判断抚养权的归属时,都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公正、公平的裁决,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而离婚双方也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保障孩子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支持和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