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非法使用、占有或者私分公共财物,以自己的名义或者他人的名义进行消费、投资、赌博等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根据中国刑法,挪用公款罪的量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挪用公款金额10万元以上,就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如果挪用的金额不到10万元,就属于违法行为,但不一定构成犯罪。
根据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的情节轻重,是决定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下面是关于挪用公款量刑的具体规定:
1.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指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有一定数额的公共财产无法追回、挽回或者无法发现的情形。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的: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确有一定数额的公共财产无法追回、挽回或者无法发现的情形。可以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挪用公款影响恶劣的:指挪用公款的行为影响严重,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的情形。可以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其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挪用的金额数额以及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刑法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罪名,并严格依法定罪、量刑。同时,加强公共财产管理、防止公款挪用的发生,对于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