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不仅侵害了国家财产,还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信任。所以,对于挪用公款的金额,是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在我国的《刑法》中明确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人民币五万元或以上,就可以构成犯罪。
在刑法第 271 条的规定中,挪用公款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或者挪用他人交付的款物,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行为。这里的“数额较大”指的是五万元及以上。也就是说,五万元以下的挪用行为虽然同样是违法行为,但不构成刑事犯罪,只能由行政、经济等其他法律途径来追责。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刑法规定挪用公款达到五万元才能构成犯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到五万元的挪用不要紧。无论公款数额大小,挪用行为本身都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对国家、人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任何挪用公款行为,不管数额大小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和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