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住房、耕种、养殖等用地。这种用地的性质要比城市房产复杂,由于建设条件较差,宅基地的地价远低于城市房产,不少农村家庭对其对于财产权的认识不够明确,因此会有一些争议,如父母去世后的宅基地,是不是算作他们的遗产,是否能够继承和分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宅基地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一种分配形式,因此它的所有权不能被个人独占,也不能被买卖转让。在传统的农村家庭,宅基地往往是由家族共同使用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使用权。但是按照我国《物权法》规定,有关宅基地的所有权关系应当由乡或者镇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家庭成员可以在该组织的管理下享有使用权。
既然宅基地的使用权是由集体所有,那么对于它是否算父母的遗产,就要看家庭是否有依照相关法律手续拥有宅基地使用权了。在有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将其列入父母的遗产的范畴之内进行继承和分配。
但是,如果家庭还没有拥有宅基地使用权,那么宅基地不算作父母的遗产。这时,家庭要先按照规定去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再进行继承和分配。
总结来看,宅基地不算父母的私人财产,其使用权是由乡或者镇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在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其可以算作父母的遗产进行继承和分配,但如果没有使用权,则不能算作遗产,需要先办理使用权再进行继承和分配。在进行父母遗产分配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该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尊重公平原则,做到和睦共处。